欢迎访问路驰宝圈

上汽重返第一 贾健旭堪称第一功臣

频道:新能源快讯 日期: 浏览:47557

(原标题:上汽重返第一 贾健旭堪称第一功臣)



2025年9月,中国车市迎来历史性转折:上汽集团以44万辆单月销量、超四成同比增幅,重新夺回国内汽车市场月销冠军宝座,终结了比亚迪的连冠势头。

这份成绩的背后,是上汽从2024年销量同比大跌20%的低谷中强势反弹――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销量“九连涨”,累计批售319.3万辆,终端零售量达337.8万辆,继续领跑行业。

这场绝地反击的核心推手,正是出生于1978年、正值壮年的“75后”总裁贾健旭。

这位仅用17个月就从零部件公司负责人升任集团总裁的实干家,以“只要干不死,就往死里干”的拼劲推动“刮骨疗毒”式改革,不仅为老牌车企注入新活力,更凭借亮眼成效成为业内眼中接替即将退休的王晓秋、引领上汽未来的核心人选,堪称上汽重返巅峰的第一功臣。

1战略重构:从“散沙作战”到“握指成拳”筑牢自主主导根基

2024年7月,贾健旭临危受命接任上汽集团总裁时,面对的是合资品牌增长乏力、自主品牌“散点作战”、新能源转型滞后的困局。

作为上海市属重点国企,上汽集团的管理层新老交替始终遵循市场化与规范化原则。

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出生于1964年8月,2025年已年满61岁,根据《市委组织部、市国资委党委关于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》规定:“上海市管企业领导人员年满60周岁的应在免职同时办理退休手续,业绩突出、考核优秀的,因工作需要,经批准可适当延长任职年限,最高不超过63周岁”――这意味着王晓秋的任职窗口期已进入倒计时,集团亟需完成核心管理力量的平稳过渡。

正是基于对企业长期发展与管理衔接的考量,王晓秋将集团核心管理权交予贾健旭,看中的正是其在海外开拓与合资运营中展现的魄力与实干能力。

贾健旭有句名言:“如果变革不彻底,等于彻底不变革。”带着这样的决心,在上汽内部,一场围绕“大自主”的架构重组随即展开。

他以总裁身份主动兼任大乘用车事业群总经理,将荣威、MG、五菱、智己等此前分散运营的自主品牌纳入统一管理框架,推行“产品定义―技术研发―渠道销售”全链路打通的扁平化机制。



针对内部资源内耗问题,他在2024年年中干部大会上直言:“从2019年到现在,我们最大的浪费是时间,不是钱。”

这种紧迫感加速了改革落地――2024年12月,工商信息显示智己汽车发生变更,王晓秋卸任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,由贾健旭接任。他亲自掌舵这家承载上汽高端化梦想的企业,用行动践行“把自主作为主攻方向”的承诺。

改革成效立竿见影。2025年9月,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29.4万辆,同比激增50.4%,占集团总销量比重提升至64%;1-9月累计销量204.4万辆,同比增长29.2%,较去年同期提升4.3个百分点。



其中,MG品牌9月销量暴涨123%,新MG4上市24天交付破1万辆;智己汽车打破高端市场对上汽“保守”的刻板印象,新一代智己LS6上市半小时大定破万,2024年全年销量达6.5万辆,同比增长71%,10月、11月连续破万,12月更突破品牌总销量10万大关。

贾健旭对自主品牌的定位清晰而精准:“五菱需要极致性价比,智己需要技术标杆,不同品牌的技术路径可以多元,但底层数据必须互通。”

这种差异化布局,既守住5-10万元微型车基本盘,又在3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撕开缺口,为王晓秋退休后的集团管理交接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。

2技术破局:“自主为体+合作为用”双线发力打造转型核心引擎

在汽车行业向智能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期,技术短板曾是上汽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
贾健旭上任后,迅速确立“自主研发+生态合作”的技术路线,既守住核心技术话语权,又快速补齐智能化短板――这一系列举措,被视为为集团搭建长期竞争力框架的核心动作。

毕竟,对于一家年销量超400万辆的车企而言,技术布局的周期往往跨越3-5年,必须在管理层交接前完成关键技术的“卡位”,避免因人事变动导致战略断层。

自主研发端,他推动“七大技术底座2.0”升级,加速固态电池、数字底盘、智能座舱等前沿技术落地。

针对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协同不足的问题,他明确要求:“零部件企业要放弃短期利润,定位成本中心和能力中心,把给别人的最好技术和最新解决方案提供给上汽。”

2025年,上汽自主研发的电驱系统规模化应用,推动上汽大通新能源车型同比增长119.6%;DMH6.0超级混动技术搭载于荣威M7 DMH,实现百公里油耗4.2L与动力储备的平衡;“星云”纯电平台覆盖A0级到C级车型,支持飞凡品牌3分钟极速换电与智己品牌10分钟续航250km的超充模式。



更值得关注的是,他在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透露,全固态电池已开启“500天投产计划”,将于2026年量产,2027年实现能量密度超400Wh/kg――这一节点恰好衔接王晓秋退休后的管理周期,确保技术迭代不会因管理层变动而中断,为集团长期技术竞争力埋下伏笔。

面对智能化领域的差距,贾健旭展现出开放务实的态度:“我们过去在智能化领域走了弯路,现在与华为的合作不是‘灵魂让渡’,而是基于自主电子电气架构的优势互补。”

2025年初,他主导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,联合打造全新智能电动车品牌“尚界”,整合上汽的制造工艺与华为的AI算力、鸿蒙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。

首款车型尚界H5搭载ADS4高阶辅助驾驶系统,价格锁定15万-20万元区间,发布1小时订单破万,成为现象级爆款。

这种“双线发力”的策略,让上汽新能源业务迎来爆发:2025年9月,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近19万辆,创历史最高纪录,同比增长46.5%,环比增幅达46%;1-9月累计销量108.3万辆,同比增长44.8%,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如今,上汽在混动、纯电、燃油三条技术路线上的均衡布局,既是对当下市场的回应,更是为王晓秋退休后(2027年前后)集团的长期发展筑牢技术根基。

03生态重塑:激活合资与海外双引擎拓宽增长边界

在推动自主品牌与新能源突破的同时,贾健旭并未忽视合资板块与海外市场这两大支柱。

他深知,王晓秋在任期间(尤其是2020年担任总裁、2024年任董事长以来),为合资业务稳定与海外布局付出诸多努力――比如推动上汽大众ID.家族起量、MG品牌欧洲市场突破,而自己的核心任务,是让这两大板块重新焕发活力,既延续前人战略,又注入新动能,确保交接期内业务“不掉链”,为集团平稳过渡扫清业绩障碍。

针对曾是“利润奶牛”的合资品牌,贾健旭提出“再本土化”理念:“合资品牌的转型不是‘去本土化’,而是‘再本土化’――只有比自主品牌更懂中国用户,才能在电动时代存活。”

早在2023年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时,他就提出“促油车、稳电车、上奥迪”九字方针:“促油车”推出“油电同智”路线,全新途观L Pro搭载8大智能科技,重回燃油SUV销冠;“稳电车”推动ID.家族2023年销量破13万辆(同比增32%),2024年上半年订单增148%,稳居合资纯电第一;“上奥迪”实现年销3万辆里程碑。

2024年11月,他进一步推动上汽与大众签署合营合同延长协议,将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,规划联合开发18款新能源车;同年5月,深化与奥迪合作,实现自主技术向豪华品牌的赋能。

2025年9月,上汽大众终端销售9.13万辆,环比上升1.4%,前三季度累计销量78.7万辆;奥迪E5 Sportback作为双方合作的首款战略车型,起售价23.59万元,上市半小时订单突破10153辆。

上汽通用也同步回暖,别克品牌第三季度销量同比增54.3%,其中别克新能源车型至境L7在预售阶段便收获2万辆盲订订单,打破合资新能源“叫好不叫座”的困境――这些成果,让合资板块从“拖后腿”变为“压舱石”,为管理层交接减少了业绩压力。

海外布局上,贾健旭凭借早年担任上汽卢森堡公司、上汽欧洲有限公司副总经理(主持工作)的经验,持续强化MG品牌的优势:“依靠全球战略,我们将拥有全球视野,同时实现本地化,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。”

他主导构建研发、生产、供应链全链路全球化网络,即便面对欧盟对华加征38.1%关税的压力,仍推动MG品牌在欧洲销量2024年逆势突破24万辆,蝉联中国品牌欧洲销冠。

2025年9月,上汽海外市场单月销售达10.1万辆,同比增长12.2%;1-9月累计销售76.5万辆,同比增长3.5%,覆盖100余个国家――海外业务的稳健增长,不仅为集团贡献稳定增量,更在王晓秋退休前构建起“国内+海外”双循环的增长格局,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企业的冲击,为后续管理团队接手提供更稳固的业务基础。

从2024年强调“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仗必须打赢”,到2025年实现“九连涨”与销冠回归,贾健旭用一年多时间带领上汽完成从低谷突围的关键一跃。

而这背后,始终伴随着管理层新老交替的时间坐标――结合《市委组织部、市国资委党委关于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》中“最高不超过63周岁”的规定,王晓秋61岁的年龄意味着其任职窗口期已进入倒计时,这场改革不仅是“救急”,更是“谋远”,是为上汽未来5-10年发展铺路的战略布局。

这位正值壮年的总裁,既继承了王晓秋在自主研发与海外布局上的战略定力,又以更激进的魄力打破国企官僚作风:他批判“头抬得比天还高”的骄傲干部,要求全员“学会‘跪着做人’,才能有站起来那天”;推动向华为学习IPD体系,派年轻骨干常驻项目组,实现“用户定义产品”;甚至要求干部“有朋友圈的请你点赞”,亲自参与经销商直播互动,用“要一鸣惊人地干,不要说,只干”的务实文化重塑内部生态。

如今,2025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,上汽与比亚迪的年度销冠之争仍存悬念,但贾健旭主导的改革已为上汽奠定长期竞争力:自主品牌占比突破60%,新能源技术形成差异化优势,合资与海外市场稳步复苏。

更重要的是,他在王晓秋退休前的窗口期内,完成了从“业务改革”到“管理铺路”的过渡――通过全链条业绩证明,自己有能力接掌这家年销量超400万辆的市属重点国企。

正如他在内部会议上所说:“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新生,从外部打破是毁灭。”

40岁的上汽,正在这位准接班人的带领下经历由内而外的蜕变,而贾健旭以“国际化视野+技术革新+体系重构”推动的改革,不仅让上汽重返巅峰,更成为中国地方国企在管理层交接期实现平稳过渡、战略延续的标杆。

随着王晓秋退休时间的临近,贾健旭的“接棒”之路愈发清晰,而上汽的下一个“黄金十年”,或许正始于这场充满远见的“新老交替”。

fund